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闲谈最“典型”的鲤科鱼---鲤鱼
鲤鱼,又名鲤拐子。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鲤亚科。学名Cyprinus carpio Linnaeus。是肉味鲜美、生长快的淡水经济鱼类,最大个体约40千克。也是中国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的鱼类。《诗经》中有句诗:“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意思是说吃鱼就一定要吃黄河鲤鱼吗?这说明黄河鲤鱼是鱼中上品。在中国除西部高原水域外,广大的江河、湖泊、池塘、沟渠中都有分布。在世界上的分布遍及欧、亚、美三大洲。
鲤鱼属于鲤科鲤亚科,是中国人民心中最“典型”的鲤科鱼,品种众多。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别管颜色是青是黑、是红是黄,脊背和肚子有多肥厚,各品种的鲤鱼都是底栖杂食性鱼类,身躯粗壮,嘴边长有标志性的短须,朝下张开的嘴巴如同吸尘器,在水底几乎见什么吃什么。
鲤由于自然条件下的变异,以及人工选育和杂交形成许多亚种、品种和杂种。主要有:
①野鲤。主要有黑龙江鲤、黄河鲤、湘江鲤、沅江鲤等。
②镜鲤。由日本、前苏联等国引进。鱼体每侧有三列鳞片,鳞大而不规则。
③红鲤。产于江西等地。有两个品种:一是体形长、体呈红色的兴国红鲤;另一是体形短,体色朱红的婺源荷包红鲤。
④杂交鲤。有丰鲤、荷元鲤、芙蓉鲤、建鲤、颖鲤、三杂交鲤、福瑞鲤等。它们的杂交一代(F1)都有生长快、体型好、产量高的优势。
形态特征
体稍侧扁,腹圆,背部在背鳍前隆起。具口须2对,上下颌可伸出呈管状。体背部灰黑色,侧线下方呈金黄色,腹部白色,臀鳍和尾鳍下叶为桔黄色。背鳍和臀鳍有硬刺,后缘呈锯齿状。咽齿3行,内侧齿呈臼状。肠长为体长的2~3倍。(见彩图135)
生物学特性
鲤是底栖性鱼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强,食量大,觅食能力强,能利用颔骨挖掘底栖生物。在池塘中,鲤能清扫食场内的残余饵料。
食性
鱼苗阶段以轮虫为食,13毫米以上摄食水蚤,20毫米以上开始大量摄食摇蚊幼虫,30毫米以上食底栖动物及有机碎屑等。成鱼为杂食性,而以食动物性饵料为主。在自然条件下,主要摄食螺蛳、黄蚬、幼蚌、水生昆虫及虾类等,也食水生植物和有机碎屑。在池养条件下,喜食人工投喂的油饼、糠麸类等商品饵料。
生长
长江中的1龄鲤体重达0.94千克,2龄为1.48千克,3龄为2.3千克,4龄为3.54千克,5龄为4.3千克,6龄达到4.67千克。以3~5龄体长增长最快。在池养条件下,生长比天然水体慢。
繁殖
长江流域的鲤通常2龄达到性成熟,珠江流域鲤1龄就成熟,北方地区比长江流域迟1~2年成熟。体重0.9~4.5千克的亲鱼怀卵量约4.3万~4.4万粒。常在多水草的浅水区产卵。产卵水温18℃左右(北方地区最低为14℃)。由1~3尾雄鱼追逐1尾雌鱼,发情高潮时,雌雄鱼同时产卵、排精,尾部激烈搅动,产生水花,使鱼卵分散。卵粘性,淡黄色,卵径1.7毫米左右,粘附在水草上孵化,孵化最适水温为20~22℃,经101~104小时孵出鱼苗。刚孵出的鱼苗卵黄囊未吸收完毕,也不能游泳,靠粘液附在水草上继续发育。两天后,卵黄囊消失,鱼苗具有游泳能力,开始主动摄食。
苗种培育
有两种类型:一是以鲤作为配养鱼种,一般每公顷放养夏花30000~60000尾,出塘规格25~50克。也可将夏花(3~4厘米)套养在食用鱼池中,每公顷套养750~3000尾,年底可达25~50克。二是单养鲤鱼种(主要在北方地区),每公顷放养夏花15万尾左右,投喂质量较高的颗粒饵料(粗蛋白40%左右),根据水温和鱼类生长情况确定日投饵量,同时加强水质管理。年底可达50~100克,每公顷净产达7500~15000千克。
食用鱼饲养
在长江流域以南的池塘中,鲤一般作为配养鱼,放养数量视饵料供应情况而定。如饵料充足、质量好,每公顷可放养25~50克鱼种1500~3000尾,净产750~1800千克。反之放养450~750尾,每公顷净产225~450千克。在黄河流域以北的池塘中,多以鲤为主体鱼,同时搭配鲢、鳙以及少量草鱼、鲂。鲤放养量占总放养量50%~70%,净产量占总净产的50%~60%。投以较优质的颗粒饵料(粗蛋白占30%以上)。鲤的放养与收获情况见上页表。有的地区鲤的放养量占总放养量90%左右,净产占总净产量的80%左右。
以鲤为主体鱼鲤的放养与收获(辽宁宽甸)
在湖泊、河道、水库中,鲤因不易捕捞,一般较少饲养。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