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解析:黑斑蛙养殖中脑膜炎疾病(青蛙“歪头病”)的致病机理

发表时间:2021/01/14 16:06:47  浏览次数:658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注重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解析:黑斑蛙养殖中脑膜炎疾病(青蛙“歪头病”)的致病机理

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俗称田鸡、青蛙,属蛙科、侧褶蛙属的两栖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区(除海南、云南、台湾地区)。野生黑斑蛙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稻田、水塘等水域为繁殖生存和捕食活动的主要场所。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疾病也频繁发生,但对黑斑蛙相关疾病的研究报道较少。

近二十年来,随着蛙类人工养殖业的兴盛,一种传染性蛙类疾病在养殖场中频繁爆发。近年来,“歪头病”在黑斑蛙养殖区连年大规模暴发,并造成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而且难以防治,成为影响黑斑蛙养殖的重要阻碍。

解析:黑斑蛙养殖中脑膜炎疾病(青蛙“歪头病”)的致病机理

病蛙表现出歪头、运动平衡丧失、眼部晶状体混浊或充血、畏光、身体水肿等症状,继而发生爆发性地死亡。这种传染性疾病俗称为蛙“脑膜炎”、“白内障”或“歪头病”。从九十年代开始,歪头病的爆发从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逐渐向内陆地区扩散,受危害的养殖蛙类包括牛蛙(Lithobates catebianus)、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黑斑蛙(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棘胸蛙(Quasaipaa spinosa)和棘腹蛙(Quasipaa boulengeri)等重要的经济物种,在对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已有的研究表明,蛙类歪头病的致病因子为细菌,目前已经从各类病蛙中鉴定出十几株病原菌,包括: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脑膜脓毒性伊丽莎白菌(E. meningoseptica)、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hacter calcoaceticus)等,并以伊丽莎白菌属最为常见。这些菌株多为多重耐药菌,其中一些菌株(如米尔伊丽莎白菌)与人类临床分离株(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

当前,虽然对于歪头病致病因子的鉴定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其病理机制却极少有研究,且我们对于健康蛙类所携带的本底病原菌的丰度及其潜在感染途径等均不了解,这些研究的空缺使得养殖蛙类歪头病的防治工作迟迟无法取得进展。

据近年来的养殖反馈统计,“歪头病”成为众多养殖户心头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什么黑斑蛙的“歪头病”难以治疗?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该种病原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一篇名为《Microbiomic and transcriptomic insight into the pathogenesis of meningitislike disease in cultured Pelophylax nigromaculatus》(运用微生物组和转录组解析黑斑蛙养殖中脑膜炎疾病的致病机理,发表于水产领域经典期刊Aquaculture)的文章或许可以给予我们思考。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研究团队的朱未、常利明和赵春霖调查了四川境内养殖黑斑蛙(俗称青蛙)的歪头病爆发情况。发现疾病爆发的蛙场内至少存在两种类型的病蛙:其中一种仅表现出歪头的症状,其运动平衡丧失,大量溺死;另一种同时表现出歪头、白内障和浮肿等症状,继而于阴暗处病死(图1)。

解析:黑斑蛙养殖中脑膜炎疾病(青蛙“歪头病”)的致病机理

图1 不同症状的病蛙和微生物组成分析

通过比较无症状个体、歪头个体和“歪头+白内障”个体的脑、眼球和消化道菌群发现,米尔伊丽莎白菌是这些病蛙的致病因子,其在两种病蛙的脑中均具有很高的丰度,而仅在“歪头+白内障”个体的眼球中具有高丰度。

所有个体的消化道菌群中米尔伊丽莎白菌的丰度极低,说明其从消化道感染黑斑蛙的可能性较低。值得注意的是,多种其他类型的歪头病致病菌亦存在于养殖黑斑蛙的体表或肠道中,虽然其不是此次疾病爆发的致病因子,但是却有引起歪头病爆发的潜在可能。

解析:黑斑蛙养殖中脑膜炎疾病(青蛙“歪头病”)的致病机理

图2 转录组学分析

由图2可知,脑(Brain)转录组的变异可以区分三种黑斑蛙,肝脏(Liver)转录组的变异可以区分有症状和无症状的黑斑蛙,而肌肉(Muscle)转录组的变异不能区分不同症状的黑斑蛙。

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歪头个体表现出明显的脑膜血管充血,而“歪头+白内障”个体还额外表现出明显的软脑膜淋巴细胞渗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两种病蛙均出现肝脏脂肪储备降低的现象。

解析:黑斑蛙养殖中脑膜炎疾病(青蛙“歪头病”)的致病机理
解析:黑斑蛙养殖中脑膜炎疾病(青蛙“歪头病”)的致病机理

图3组织病理学切片

图注:PM:软脑膜;VC:血管充血;LE:白细胞外渗;TL:组织病变;PSE:血管周围空间扩张;LD:脂滴

病蛙与无症状个体的主要基因表达差异存在于脑组织中,且这些差异基因主参与免疫反应,病蛙表现出免疫识别(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 and 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发炎反应(TNF signaling pathway and Cytokine-cytokine interaction)和适应性免疫应答(B cell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的全面激活。两类病蛙的基因表达在脑组织和肝脏中存在明显差异。

解析:黑斑蛙养殖中脑膜炎疾病(青蛙“歪头病”)的致病机理

图4 典型症状的病理机制

在脑组织中,“歪头+白内障”个体表现出强烈的天然免疫和炎症应答,且急性期蛋白的转录水平显著升高;在肝脏中,“歪头+白内障”个体同样表现出更显著的急性期蛋白表达上调和能量代谢基因下调。这些结果共同提示两种病蛙处于脑部感染的不同病理阶段。

结合人细菌性脑膜炎的病程,我们推测歪头个体处于软脑膜侵入和感染的早期,还未引发脑膜炎;由于未发现歪头个体的肌肉存在明显的病理和基因转录变化,因此我们推测歪头症状和运动失衡可能是源于神经系统感染。而在“歪头+白内障”个体中,感染已经引起脑膜炎,其所伴随的系统性发炎可导致“血眼屏障”的突破(眼部感染)和组织水肿,进而解释了为何“白内障”症状的出现可以预测脑膜炎的发生(图4)。

基于这些结果,为歪头病的预防提出以下点建议:

基于这些结果,我们为歪头病的预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出现歪头症状时病原菌已入侵脑膜,抗生素治疗所导致的细菌裂解可能促进炎症反应,加速病蛙的死亡,因此该疾病应以预防为主;

2.由于多种致病菌被黑斑蛙正常携带,监测黑斑蛙体表及养殖环境的微生物组成和丰度或可预测歪头病暴发的风险;

3.有研究表明两栖动物在暴露于某些灭活的病原物之后仍可获得免疫记忆,而伊丽莎白菌感染可激活黑斑蛙的适应性免疫,我们或可尝试使用灭活病原菌暴露的方式提前激活黑斑蛙对该病原菌的的免疫能力。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授渔水产)

(综合西南渔业网

解析:黑斑蛙养殖中脑膜炎疾病(青蛙“歪头病”)的致病机理

(备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告之即改或删)

解析:黑斑蛙养殖中脑膜炎疾病(青蛙“歪头病”)的致病机理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怎样才能不把鱼养死##怎样才能不把鱼养死##养蛙#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