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病害及预防措施
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主要病害及预防措施
叶红梅
目前,南美白对虾养殖已成为天津地区水产养殖的支柱产业,但随着池塘老化、对虾苗种质量参差不齐、饲料选择及投喂不当、水质调控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导致对虾病害不断发生,造成对虾养殖减产甚至绝产,使养殖者损失严重,制约了该产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介绍了天津地区南美白对虾的常见病害、病原与发病流行情况,提出了预防控制措施。
1 南美白对虾病毒病
1.1 偷死野田村病毒病
病原:偷死野田村病毒病的病原为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属于野田村病毒科 α 野田村病毒属。
流行情况:偷死野田村病毒病可垂直传播和由此病毒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的水平传播,传染性强,严重的虾死亡率高达 60%。常发生在精养或半精养池塘中,从投苗 1 个月后即可发生,伴随整个养殖周期。
症状:患病对虾表现出游泳性能下降、沉底(主要在池底深水区)陆续死亡,不易被养殖者观察到,因此被称为“偷死病”,患病个体表现出肝胰腺颜色变浅、萎缩,空肠空胃,生长缓慢等症状,很多时候还可见病虾腹节肌肉不透明或局部发白,部分死虾呈现“黑脚”症。
1.2 对虾白斑综合征
病原:对虾白斑综合征病原为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病毒粒子为杆状,包含双链 DNA,是水生甲壳类动物中最为严重的病毒性病原之一,是全球对虾养殖业的主要病毒病原之一。该病毒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宿主范围广,是造成养殖对虾大规模死亡的主要病毒性病原。
流行情况:主要为水平传播。经口感染,健康的虾吞食后感染,或健康的虾吞食病虾、死 虾 后 感 染。 发 病 期 多 在 养 成 期, 死 亡 率30% ~ 80%。
症状:感染 WSSV 的对虾发病时行动迟钝,不摄食,空肠空胃,体弱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在池边死亡。检查病虾,虾的头胸甲易剥离,鳃水肿,肝胰腺肿大糜烂,颜色变浅,体色微红,典型特征是病虾甲壳上有白色斑点,头胸甲最为明显,严重者肉眼可见大小不等的白斑,有的连成一片,电镜下白斑形状规则,外围较透明,中间不透明,纹理清晰,有放射状条纹,电镜下直径约 0.5 ~ 3.0 nm。
1.3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又 名 慢 性 矮 小 残 缺 综 合 征。 病 原: 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是目前发现的对虾病毒当中颗粒最小的病毒。
流行情况:该病对对虾幼虾的危害较大,对 虾 养 殖 前 期 如 果 生 长 缓 慢 可 能 是 感 染 了IHHNV,出现“铁苗”情况。感染 IHHNV 后存活下来的对虾也终身带毒,并且通过受精卵垂直传播给下一代,也可通过水平传播方式传播给其他个体。
症状:病虾身体畸形,成虾的个体大小参差不齐,产生许多极小的虾,死亡率不高,但养不大,损失比虾死亡还大。
1.4 虾血细胞虹彩病毒病
病原: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rimp hemocyte iridescent virus,SHIV),该病毒是一种大颗粒二十面体的双链 DNA 病毒。感染 SHIV 的虾造血组织、腮丝、肝胰腺、附肢和肌肉的血细胞中出现嗜碱性包涵体和核固缩现象。
流行情况:水平传播,整个养成期均可发生。
症状:感染SHIV发病南美白对虾主要症状是游水、趴在池塘四周,空肠空胃,肝胰腺发白萎缩、软壳,体色发红,生长滞缓,伴有大量死亡。
2 南美白对虾细菌病
主要为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 病 原: 是一类带有特定致病基因pirvp的细菌,该病是近年来影响养虾业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早期患病较多的原因是苗种自身携带病原,水体的病原菌超过一定数量。池塘中水质不稳定、长期过量投喂等都会间接导致对虾患肝胰腺疾病。
流行情况:主要为水平传播。死亡主要发生在放苗 30 ~ 35 d 以内,病情发生突然,无前期征兆,常为急性死亡,而且死亡率高达 100%。
症状:患病虾特征表现为空肠空胃,肝胰腺萎缩、发白等。
3 南美白对虾寄生虫类病
主要为虾肝肠胞虫病(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病原:为虾肝肠胞虫,属于微孢子虫科、肠胞虫属,是一种可感染多种真核生物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虾肝肠孢虫感染是近年来引起对虾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行情况:传播途径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EHP可直接通过养殖水体在对虾中直接水平传播,孢子可在养殖环境中累积,从而导致疫情的传播。垂直传播即通过亲虾传播给子代,如果亲虾感染了虾肝肠胞虫,可通过虾卵传染给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和仔虾。
症状:对虾感染 EHP 后表现不明显,摄食正常,肠胃充满食物,没有出现大批死亡,严重时肠道发炎,肝胰腺萎缩、发软,颜色变深,个别病虾可排白便。发病对虾其中一个显著特征是对虾个体差异较大,由于发病对虾生长缓慢或停滞,可能 50% ~ 60% 的对虾体重停滞在4 ~ 5 g,直至养殖周期结束。2017 年检出率为19.3%,2018 年检出率 30.6%,2019 年检出率30.8%,EHP 检出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EHP 早期感染对小虾危害较大,导致虾长不大。后期感染相对较少,2019 年曾在已经长成较大的虾中检测到此项指标阳性。
4 防治方法
4.1 对 4 种病毒引起的南美白对虾病害采取的措施
(1)加强预防,一旦虾苗检测出病毒阳性立即弃用。养殖池塘一旦发病,需做好隔离、切断病原传播途径,保持水质稳定。
(2)加强南美白对虾养成期管理。①使用微生态制剂(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对水质进行改良,同时间隔使用底质改良剂进行改底,维护好良好水色,保持菌相藻相平衡,有效降低发病率以改善水质富营养状态,防治有害物质尤其亚硝酸盐氮超标,同时防止病菌的滋生,为南美白对虾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②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毒的水源,保证水体有充足的溶解氧,使溶解氧保持 5 mg·L-1以上。加强巡塘,勤检查,发现池底有死虾尽早治疗,养殖前期还可适当补苗,养殖后期随着生物容量增加,可适当捕捞出大虾及时出售,既能降低密度、减少患病风险,又能增加收入。
(3)加强对南美白对虾饵料生物(如丰年虫)等的检测,防止病毒由饵料生物带入感染。投喂优质高效饲料、不要过量投喂。平时可在饲料中添加三黄粉等中药,或者添加多糖、活菌制剂等免疫增强剂,定期投喂抗病毒中药;遇下雨、寒冷前在饲料中添加Vc减少虾的应激反应,可预防病害发生。
(4)鱼虾混养。在虾池中投放一定规格、数量的鱼类,通过鱼吃病虾、死虾,可有效控制对虾发病传染而导致的大面积死亡。淡水池塘放养草鱼、斑点叉尾鮰、淡水白鲳等,海水池塘可放养花鲈搭配虾虎鱼或石斑鱼。
4.2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以预防为主。细菌感染对虾早期可进行药物治疗,发病后期很难治愈。防治措施包括:
(1)保持良好稳定的水体环境。彻底清池消毒,每 10 ~ 15 d 定期或不定期监测水质及水体中的病原,将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指标控制在正常范围。
(2)严格控制虾苗质量。弃用阳性样品,放养体质健壮、活力好的虾苗。
(3)控制饲料投喂量。采用“少吃多餐”的投喂方式,保证饲料投喂后1 h内吃完,严格避免残饵。建议在饲料中拌入对虾免疫增强剂,增强抵抗力,降低对虾肝胰腺坏死病的发病率。
4.3 虾肝肠胞虫病建议采取的措施
以预防为主。虾苗一旦检测阳性即放弃养殖,建议企业及虾农要选择有信誉的大厂家,购买检疫合格的虾苗。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