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对虾白便综合症:引起白便的这四点因素
全球虾类贸易占海产品贸易总量15%,虾的健康情况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因素,白便综合症在对虾养殖区频发,危害逐年增强,患病虾饵料系数增大,生长缓慢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对虾发白多为夏季,多发于雨后转高温或连续多天的高温天气,水温27~35℃。其中珠三角对虾的养殖主要在6~10月份发病,北方主要在7~9月份发病,此时正是虾大量吃料的季节。规格越大,饲养期越长,发病越严重,因此发病虾塘很难养成大虾。在发病时期上,对虾投苗后40~60天为发病期,严重情况下20多天的也发病。除此之外,虾退壳期是其死亡的高峰期,如不加以控制,死亡现象会一直持续到收获季节,甚至绝收。白便综合症主要感染凡纳缤对虾和斑节对虾。

一、发病原因
1.底质恶化,未定期进行改底
养殖40-60时对虾采食量加大,投喂过程中残饵增加,长期沉积于底部后会导致底质败坏,另外对虾的进食方式是抱食,进食时间较长,当饲料投喂加大后,未被采食的饵料及粪便大量增多,导致水体氨氮亚盐超标,底部滋生各种有害菌群,对虾长期在此类环境下活动,易导致肠道损伤,影响健康。
2.蓝藻裸藻泛滥,死藻损伤肠道
对虾养殖过程中,蓝藻和裸藻是较普遍的。蓝藻和裸藻产生的藻毒素对对虾影响极大,蓝藻和裸藻生长周期短,死亡后的藻类一方面会释放藻毒素影响对虾健康,一方面会被对虾采食损伤肠道,从而使对虾产生白便。

3.投喂不当
环境突变时,未及时减料或停料导致肝肠负荷增加,破坏对虾肠道绒毛,影响肠道绒毛的生长发育,加大白便发生概率;同时,投喂变质饲料也会直接导致对虾发生白便,原因也是由于霉变的饲料中有霉菌毒素损伤肠道,导致肠道粘膜脱落产生白便。
4.溶氧
溶氧不足时,对虾的消化能力较差,如果按正常投喂标准进行投喂,容易损伤肠道,导致对虾发生白便。
二、预防措施
1、购买正规虾苗,严格控制虾苗质量。
2、通过水体藻相调节及有益微生物合理使用来控制水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
3、减小虾塘养殖密度,以减少池底的粪便等有机物,从而减少细菌(弧菌属)的传播。平时用乐畅桉树精油进行防控,减少弧菌感染。
4、混养适量罗非鱼,以清除死虾去除病原。在宿主方面,应选用优质虾苗,降低饵料系数;养殖过程中尽量避免对虾产生应激反应;投喂优质的饲料,并添加胆汁酸保护肝脏和肠道。
胆汁酸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促进肝脏的解毒和排毒,减少内毒素、霉菌毒素、藻毒素对肝脏的损伤,恢复肝脏功能;并且加强肠道的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对肠道的损伤。
环境调控方面,首先要保证水质清新,无污染物流入;水体尽量保持弱碱性环境,防止倒藻现象;合理调控微藻群落结构,构建优良微藻藻相,提高水体稳定性。应定期适量换水和使用有益菌制剂来控制水体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有毒理化学因子浓度;投喂发酵饲料,减少污染.平时多观察料台虾便情况,虾便长度以1cm左右、两端粗细均匀没有黏连现象、黑褐色为好。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