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台湾泥鳅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
泥鳅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台湾泥鳅由于生长快,个体大,易捕捞,广受消费者和养殖户喜爱,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汉中市池塘和易渔稻田资源丰富,很适合开展泥鳅养殖。汉中洋县福祥源养殖公司在多年泥鳅养殖经验基础上,2016年开始开展台湾泥鳅的人工繁育,并取得成功。2016年度成功繁育台湾泥鳅水花3100万,培育夏花812万尾,其成鳅养殖已成功推广到黄陵、横山、安康、西安等十余县市(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填补了陕西渔业泥鳅人工繁育的空白。现将台湾泥鳅的人工繁育和苗种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一、台湾泥鳅人工繁育
1.亲鳅的来源及培育
(1)亲鳅的来源
亲鳅来源于洋县福祥源养殖公司养殖二年以上的成鳅。由于公司养殖的台湾泥鳅有河南、江苏、湖北的,来源广,选择亲鳅时,雌雄亲鳅可选不同地域生产的,进行远缘杂交,可以取得杂种优势,进而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
(2)亲鳅的培育
选育的亲鳅养殖在亲鱼池内,3月份后,随着温度的上升,亲鳅活动逐渐加强,逐步开始投喂饵料,饵料采用泥鳅专用膨化浮性配合饲料,投喂量逐步增加。4月份后开始强化培育,每日投喂2~3次,投喂量占体重的2%~4%。前期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水质良好,后期每周冲水2~3次,促进性腺成熟。坚持早晚巡塘,观察亲鳅的活动情况,检查进排水口防止亲鳅逃逸,时常检查防鸟网具,防止鸟害天敌。
2.台湾泥鳅人工催产
(1)繁育时间
根据汉中市的物候条件,繁育时间一般从4月底池塘水温基本稳定在20℃以上开始到6月底结束。
(2)催产亲鳅的选择
雄鳅最明显的特征为尾部体侧两边长有2cm左右的肉质突出,一般雄鳅个体比雌鳅长。催产用雄鳅应选择从头向尾部方向轻挤压腹部时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鳅应选择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微红,腹部向上托起时有明显的卵巢轮廓。人工催产时雌鳅与雄鳅比例为5∶1。
(3)催产药物及注射剂量
催产药物采用复方促性腺激素类似物(宁波第二激素厂生产),注射剂量雌鳅按1kg体重18000~25000单位。雄鳅剂量减半。将待催产注射的亲鳅捞至盛有清水的塑料箱内,雌雄分开放置。将催产药物用生理盐水配置好后备用。在操作台上铺好湿毛巾,用小抄网将亲鳅捞出,置于湿毛巾上后立即用自制捕捉器盖住,自制捕捉器采用铁丝按照亲鳅体长制成梭形,缝制上软窗纱。一人稳住亲鳅,背部向外,一人注射,注射采用5mL注射器7号或6号针头,注射部位为背鳍基部。针头与鱼体成45°,进针深度0.2~0.3cm。注射后亲鳅置于暂养池,等待人工授精。
3.台湾泥鳅的人工授精和孵化
(1)孵化池的准备
在人工催产前1星期所用孵化设施都要准备到位。孵化在温室大棚内进行,顶上设置遮阳网。大棚孵化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长3m、宽1.5m,池高50cm,池底及四壁表面光滑,有独立进排水管,每个孵化池放置充气砂头3~5个,采用罗茨风机进行充氧。每个孵化池放置网片1~2块,网片采用直径2~3cm的PVC管做成长100cm、宽50cm的长方形框,面铺80目网布。孵化前将孵化池和网片采用高锰酸钾彻底消毒。孵化前2天注入新水,注水从蓄水池引入,采用120目绢网过滤,防止敌害生物流入。
(2)人工授精
注射催产剂后的亲鳅分别置于暂养池内,在达到效应时间前后应加强检查,一般当水温在20~25℃时,效应时间为20~24小时左右。当雌鳅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进行人工授精。人工授精采用干法授精,将白色搪瓷盆用毛巾擦干,用抄网将亲鳅捞出,用毛巾将亲鳅身体水分擦干,将鱼卵挤出盆中,并马上挤入雄鳅精液,同时迅速加少量0.79%的生理盐水,一边轻轻摇晃白瓷盆,一边用手轻轻搅拌,使卵子与精子充分结合。静置3~5分钟后将完成授精操作的卵子缓慢倒入孵化池内的网片上,进行孵化。
(3)人工孵化
每个网片放置受精卵1.5~2.0万粒,采用微流水增氧孵化。孵化时间与水温高低直接相关,水温高,孵化时间短,水温低,孵化时间会延长。孵化最适宜的水温为25℃,一般28~32小时左右即可出膜。出膜后注意观察仔鱼的活动,刚出膜的仔鱼只能在底部旋转,并逐渐开始慢慢游动,随着发育各组织器官不断形成,当48小时后,卵黄囊逐渐消失,便可下塘,转入室外培育。
二、台湾泥鳅苗种培育
1.放苗前的准备
苗种培育池塘在放苗前1个月要彻底清塘,除去一切杂草和敌害生物,放苗前5~7天,加注新水30cm左右,泼洒硫代硫酸钠溶液,消除清塘剂的残留,每亩用硫代硫酸钠1.5~2kg,1天后排干池水。待放苗前3~5天,加注新水60~80cm,加水时要用200目网袋过滤,防止鱼卵和大型藻类进入池塘,加水后适当使用生物肥进行培水,培育藻类和轮虫,作为鳅苗的天然开口饵料。
2.放苗
在孵化池孵化出膜的鳅苗,在培育48~60小时后卵黄囊即将消失、鱼苗开口前及时下塘,下塘时要注意水温,室内外水温温差要小于3℃,每亩投放80~100万尾,放苗位置选择池塘上风口,操作要细心。
3.饲养管理
放苗后前1~2天,鳅苗以池塘中的藻类和轮虫为食,2天后可泼洒豆浆,早午各一次;待鳅苗长到2cm后,可将蛋白质含量32%~36%的泥鳅配合饲料粉碎用水浸泡后兑水泼洒投喂,以1小时内吃完为好。日投喂量占苗体重的10%~20%;3cm以后可投喂小粒径颗粒饲料,日投喂量占苗体重的8%~10%,投饵量要根据放苗数量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整个培育阶段要求保持水质良好,当池水过肥或变老时就要冲水或换水。同时整个培育阶段要进行充气增氧,可采用罗茨风机进行。经过约30天的培养,泥鳅苗种规格达到5~8cm以上,肠呼吸功能逐步完善后,便可捕捞销售。
三、小结
1.水温与效应时间、受精率、孵化率密切相关,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受精率、孵化率都明显降低,人工催产和孵化最好控制水温在22~28℃之间。为提高孵化率,在将受精卵倒入孵化池内的网片上时尽量泼洒均匀,防止卵粒堆积,同时采用微流水孵化,用空气压缩机增氧,严防水质变坏或缺氧。
2.当受精卵全部破膜后,应迅速移除网片,并及时捞出卵膜及污物,以免腐败造成水质恶化,影响苗种成活率。同时要注意出膜后鳅苗的活动,及时搅动聚集成团的鳅苗,防止鳅苗聚集过多造成局部缺氧死亡。
3.泥鳅苗下塘时最好把池塘水温与孵化池水温调节一致,避免因温差过大造成死亡。
4.鳅苗培育过程中,水花的开口时间、饵料的适口性、饵料密度及营养等因素是培育成功的关键。开始投喂颗粒饲料时,一定要选择好饲料粒径,粒径尽量偏小,最好不要采用刚刚鳅苗可一口吞下的粒径,防止鳅苗吞入饲料后在体内膨胀堵塞肠道,形成肠道内气泡。
5.清塘一定要彻底,防止有敌害生物残留,从而影响育苗的成活率。
6.泥鳅苗在肠呼吸、皮肤呼吸功能形成完善之前完全靠水中的溶氧进行呼吸,因而苗种培育期间要定时进行充气增氧或加注新水,以免因水中缺氧造成大批死亡。
7.鳅苗最好下塘培育30天以后再销售,因下塘后15~22天左右,肠呼吸器官才能初步形成,待30~35天后才发育较完善,这样可提高销售鳅苗的养殖成活率。
8.在整个孵化和苗种培育过程中都要注意预防鼠、鸟、蛇等敌害生物的侵害,并做好防逃工作,尤其进排水口、下大雨时,要加强巡查。
(通联:723003,陕西省汉中市水产试验站 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张宅渔塘沟 电话:13259253626)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