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河蟹第二壳死亡的原因浅析及处理方案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每年的谷雨时节前后,在成蟹养殖池塘中,河蟹苗陆陆续续开始蜕第二壳。而每年的这个季节,部分河蟹养殖池塘往往会出现河蟹苗大量死亡的现象,而河蟹养殖户对此总是束手无策。经过大量实地的走访,配合现代化的仪器检测,明确了河蟹第二壳大量死亡的真实原因,并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了一套真实有效的处理方案。
那么,河蟹第二壳出现大量死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追溯到,河蟹苗一般在头年十一月份放进苗塘暂养,3月初放入成蟹塘养殖,在11月~3月的4个多月里,苗塘基本上不投喂饵料,蟹苗饥饿时,游到水面摄食水花生。从温暖的塘底游到冰凉的上层水体,骤变的温差等环境变化导致部分蟹苗易得气泡病,产生磨爪现象。

图一:实验室河蟹解剖
其次,蟹苗放入成蟹塘后,随着气温的回升,蟹苗开始觅食,营养开始积累,体质慢慢增强,一般在清明节前后蜕第一壳,部分体质较差的蟹苗在此时被淘汰掉了。那么,河蟹苗为什么在蜕第二壳时却大量死亡呢?是细菌感染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大多数养殖户都知道,甲壳类动物最大的问题是细菌感染。第一壳退下来之后,大部分养殖户都会使用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杀菌处理。消毒后,一般还会打一遍底改,以改善底部环境,减少底泥有害菌滋生,所以,此时细菌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小。

图二:劣质蟹苗
河蟹苗蜕第一壳时,依靠之前储存的营养勉强可以顺利蜕壳。因为此时水温还明显偏低,从蜕第一壳后成活下来的蟹苗,摄食活动弱、消化吸收能力差,营养积累远远不够,体质弱。而河蟹苗在半个月后又蜕第二壳,能量供给严重不足,所以蜕壳不遂引起大量的死亡,磨爪的河蟹死亡率更高。

图三:严重磨爪蟹苗能蜕壳
通过以上的分析,处理河蟹第二壳大量死亡,应以增强体质为重点。外泼营养物质,直接让河蟹吸收,可快速增强河蟹体质。河蟹属于底栖动物,传统的粉剂、水剂的营养产品泼酒后,基本是分布水体的上层为主,或经过增氧设备搅拌之后,营养剂分散在整个水体中。一是浓度变低,同时经过原生动物(如轮虫、枝角类等)、藻类、鱼虾、水草、青苔等吸收后,损耗较多,底层河蟹可利用的较少,效果差。
在河蟹蜕壳期间,体质差的蟹苗容易损伤。大量加强营养能够帮助河蟹成功蜕壳,磨爪的蟹苗也能成功蜕壳。 “好运cc”是颗粒型的营养品,直达底部,让底栖的河蟹能直接、快速吸收,配合使用“全能钙”能更有效的减少河蟹因蜕壳不遂而死亡。
所以,造成河蟹第二壳大量死亡是缺乏营养、体质弱而蜕壳不遂引起的。处理方案以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为重点。
(来源:《当代水产》,本文内容有改编)

(备注: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养殖##水产#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