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13983250545
微信:ycsh638
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蟹考记——吃蟹讲究:如何选购?怎样料理?何以吃蟹?
自古流传“九月圆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即农历九月吃圆脐的雌蟹,此时蟹黄丰腴、肉质细嫩,十月吃尖脐雄蟹,此时蟹膏肥甘,肉厚味鲜。古语云:雌者脂黄似金,雄者膏白如玉,其他季节则食之乏味。
持螯饮酒菊花天(引自昵图共享)
吃蟹,主要吃其四味:蟹肉、蟹黄、蟹膏、蟹子。
- 蟹肉分三种:胸肉洁白晶莹,胜似白条;螯肉丝短纤细,味同干贝;腿肉丝长细嫩,美如银鱼。
- 蟹黄即卵巢和肝胰脏,煮熟后,红脂外溢,入口粉酥,有点像咸鸭仁;而雌雄皆有的橙色肝胰脏更是鲜美醇厚。
- 蟹膏是雄蟹的副性腺及分泌物:煮熟后,膏白如冻,质感软糯,带着丝丝甘甜,令人回味无穷。
- 蟹子:蟹卵经漂洗晒干后,便成一味海鲜珍品。
夏季上市的“六月黄”,又叫童子蟹,是未完成生殖蜕壳的大闸蟹,虽然没有块状蟹卵和蟹膏,但有极其优质的肝胰脏,而且壳薄肉嫩。“软壳蟹”更是难得一见,它的珍贵来自换壳后的短短数小时,全身绵软,没有污垢,甚至连壳都可以吃。
由于人为选择,“六月黄”基本是公蟹
至于重皮蟹、奄仔蟹、黄油蟹等,其实是海蟹范畴,这里按住不表。但要论说河蟹与海蟹的营养,其实也没什么不同,都是高蛋白质食物,然而近代名医施今墨,将海蟹贬为六等末流,实其一家之言。
河蟹和海蟹主要营养素含量比较(以每100克可食部计)
说到吃蟹——
首先,如何选购?
可以使用口诀“一算二看三触”指导。算即算时令——九月圆脐十月尖,中秋前后就是吃蟹的最佳时期;看则观察蟹足、蟹壳、蟹脐等:
- 看活力:蟹脚有力,翻身迅速;
- 看爬行:爬行时腹部能够离地;
- 看螯足:绒毛丛生者老健有力;
- 看蟹壳:背壳坚实带自然青色;
- 看肚脐:腹部凸起则膏肥黄满。
尖脐雄蟹,圆脐雌
触就是捏蟹脚,手感瓷实而带有一定弹性者佳,相反,捏上去又空又软,甚至一捏就碎的当然不是好蟹,至于掰脐观察蟹黄,容易损伤螃蟹,实不可取。
煮熟的话,拆开螃蟹背壳,好的螃蟹一般不会流水,显得非常饱满;若为死蟹,则肉暗松散,黄也带黑,腥臭明显。
一般认为:
- 大闸蟹个头越大越好;
引自上海海洋大学等起草的《中华绒螯蟹商品蟹标准》
- 塘蟹生于死水,带塘底异味,腹部较黑,肉质远不及活水河蟹或湖蟹鲜美;
- 正规商家绑蟹棉绳往往只有一钱重,而奸商绑的,称重三两半,可能绳子就一两半;
香港大闸蟹也是从大陆进货的
- 如果蟹太过白,可能是奸商使用“洗蟹水”,洗后螃蟹身体泛白,缺少自然黄色。
其次,怎样料理?
蟹可蒸、煮、煎、炸、烤、炒、醉等,以清蒸或水煮最能吃出原汁原味。蒸出来的蟹,水分蒸发,剩下的蟹肉,则带有更高比例的游离氨基酸成分,而煮出来的蟹,由于与水接触,进入的水分可能使风味变淡。上海海洋大学曾对蒸制和煮制后大闸蟹的腹肉、钳肉、足肉以及蟹膏等四个部位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蒸制的蟹肉比煮制风味更佳。
左蒸,右煮
其实,蒸和煮的风味区别,不认真品尝,其实很难分辨得出,但煮确实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如果煮得太久,肉会粘在壳上。
- 蒸蟹法:沸水入笼,背天腹地,上置数片紫苏叶,蒸18~20分钟,再关火焖2分钟。
- 煮蟹法:冷水入锅,水覆其上,加姜和紫苏叶,猛火15~20分钟,再小火焖2分钟。
姜或紫苏不加亦可,加则更好
注意:
- 冷水入锅能减淡腥味;
- 捆绑能避免挣扎而导致螯断足损;
- 加姜或紫苏叶,有助于驱寒去腥,解鱼蟹毒;
- 经过冰鲜或10℃以下保存的,蒸够20分钟,才能将蟹膏弄熟。
除了蒸煮,还有不同料理方法,例如古代流传下来的蟹丸、蟹胥、蟹酿橙、蟹黄豆腐、蟹黄汤包、雪花蟹盒、蟹粉狮子头等,碍于篇幅就不赘言了。另外,海蟹还有上海呛蟹、潮汕蟹饭、越南炸蟹、避风塘炒蟹、南洋辣椒蟹、日本甲罗烧等,尤其是烤蟹腿,更让人口水直流。
越南炸蟹就是炸软壳青蟹(作者编绘)
再次,何以吃蟹?
吃蟹有文吃和武吃的说法。武吃者,遑论滋味,好坏皆嚼,不得精华;文吃者,讲究吃法,善用工具,既能轻松去壳,细挑所要,也能美其吃相,增重仪式。
叉、匙、刮这三种工具我认为最实用(作者编绘)
吃蟹的工具,一般认为蟹八件最适合,包括锤、斧、叉、刮、匙、镊、剪、镦,也就是细柄锤、长柄斧、瘦柄叉、尖头刮、小汤匙、细镊子、食用剪、小方镦,分别有敲、劈、叉、刮、舀、夹、剪、垫作用;通常是铜铸,讲究则银打。
不同时期的蟹八件(作者编排)
然而追溯吃蟹工具的源头就有点乱了,有说是明代《漕书》最早发明蟹三件,也有说是明代《考吃》最早记载蟹八件,还有说是晚清才出现蟹八件。
《清异录》曾记:“炀帝幸江都,吴中贡糟蟹糖蟹,每进御,则上旋洁拭壳面,以金镂龙凤花云贴其上。”金镂是雕刻的金器,龙凤花云不可考,但料想不是饰物,没理由急着吃蟹还来贴饰物,这应该就是吃蟹工具。由此可见,食蟹工具至迟隋朝已然出现,至于蟹八件什么时候发明则无从考证,但从文献记录上看,晚清才开始形成风尚。
除了工具,吃蟹还有这些绝佳搭配:
- 蟹醋:紫苏研末,嫩姜切丝,陈醋加糖,有增味添鲜、解表散寒、解鱼蟹毒功效。
- 黄酒:女儿红、绍兴花雕或丹阳封缸,酒精浓度14~18度,温之,具有驱寒功效。
加糖或葱是个人爱好(作者编辑)
最后,吃蟹步骤
揭脐→掀盖→卸螯→去鳃→挑心→掰半→品膏→食肉→抽筋→啃足
先去除脐、盖、鳃、心、胃,接着吃膏黄、蟹肉,最后吸食螯足以及脚长节的肉;也有人先食蟹腿蟹螯,再享膏黄蟹肉。
有工具的吃蟹顺序
大快朵颐时,除了蘸醋入口,最好喝点姜汤或者温酒,更能化解蟹的辛寒。
吃蟹后,如感到肠胃不适,可以姜片煮水趁热饮下,姜性温,有暖胃功效。倘有呕吐、肚痛、腹泻、恶心等中毒症状,应根据吃下时间长短采取急救措施。短则催吐,如吃下去1小时左右的话,用手指刺激舌根部,或食盐20克+开水200毫升,凉却后喝下;超过2小时的,赶快去医院。
催吐仅供参考,无经验者莫试!
吃蟹一定要注意这几点:
- 不吃隔夜蟹,超过4小时就不吃;
- 不吃四部位:蟹的鳃、胃、心、肠;
- 不过量食用,螃蟹性寒,胆固醇高;
- 不同食冷饮,例如汽水、红酒等,容易腹泻;
- 不同食柿子、花生等,容易腹痛;
- 少吃腌醉蟹,生蟹多带有寄生虫;
- 孕妇、胃痛、体质虚寒者等不宜进食。
引用自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
(来源:蟹考记)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