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鳜鱼的疾病防治

发表时间:2024/05/19 07:06:48  来源:水产养殖 2020年8期  浏览次数:212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鳜鱼的疾病防治

郑啸宇,孙爱义,陈兰

(1.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7;2.镇江水中仙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0)

鳜鱼,学名鳜(Sinipercachuatsi),也称翘嘴鳜,是传统名贵鱼类,生性凶猛,以小型鱼虾为食,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力较强等特点。又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达18.5%,有“淡水石斑”之美誉,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名贵水产品。

近年来,特种水产养殖业呈蓬勃发展趋势,鳜鱼养殖模式也日益成熟。然而,在追求高密度、高产量、高效益的今天,养殖户往往容易忽视养殖水体的承载能力以及尾水超标等问题,致使鳜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频发,危害严重。以下对鳜鱼常见疾病与科学防治方法做一个简要介绍。

1 寄生虫疾病

1.1 孢子虫病

1.1.1 病原 孢子虫寄生引起。

1.1.2 症状及危害 一年四季均可发现,5—9月为高发季节,危害严重,尤其危害幼龄鳜鱼。虫体通过破坏鱼体皮肤、鳃等组织,进而影响鱼体呼吸功能及正常摄食,病鱼体表和鳃部附着肉眼可见白色包囊。

1.1.3 治疗方法 晶体敌百虫(90%以上)全池遍洒使池水达0.1 mg/L浓度,多次使用可减轻病情。

1.2 指环虫病

1.2.1 病原 环虫寄生引起。

1.2.2 症状及危害 是由指环虫寄生于鱼类鳃部引起的常见多发病,通常发生在水温20~25℃,通过虫卵和纤毛幼虫随水流传播。大量寄生时可撕裂鳃组织,使鳃部出血,鳃丝肿胀,病鱼鳃盖难以闭合,呼吸困难,还易引发细菌和真菌的继发性感染。鱼种阶段极易感染,大量寄生时会使苗种大批死亡。

1.2.3 治疗方法 ①做好饵料鱼和养殖水体的杀虫处理;②鱼种放养前用10~15 mg/L浓度的高锰酸钾水溶液药浴20~30 min,杀死或驱除鳜鱼鱼体寄生的指环虫;③鱼种阶段定期用90%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浓度0.2~0.3 mg/L效果较好。成鱼阶段对敌百虫十分敏感(1 mg/L浓度8 h开始死亡,48 h病死率 100%),应慎用;④敌百虫面碱合剂(1∶0.6)全池泼洒,浓度为0.1~0.25 g/m3。

1.3 车轮虫病

1.3.1 病原 车轮虫和小车轮虫两个属中的许多种。

1.3.2 流行与危害 地理分布较广,一年四季均会发生,流行严重时期为4—8月,最适水温为21~28℃,各生长阶段的鳜鱼均会感染。当环境急剧变化或环境不良时,车轮虫往往大量繁殖,严重危害鳜鱼苗种,可造成大量死亡。

1.3.3 症状 寄生数量较少时,症状不明显。大量寄生时,会刺激鳃丝大量分泌黏液,引起鳃部上皮增生,妨碍呼吸。幼鱼感染时,鱼体失去光泽,暗淡,鳃上皮组织坏死,呼吸困难,食欲不振,衰弱而死。

1.3.4 治疗方法 ①用20 g/m3新洁尔灭溶液浸洗鱼体5~10 min;②每667 m2池塘用2~3 kg韭菜+1 kg氯化钠,搓出汁液,每日进行全池泼洒,连用3 d。

1.4 斜管虫病

1.4.1 病因 由斜管虫寄生所引起。

1.4.2 流行情况 我国各养殖地区均可发生,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主要危害鱼苗及鱼种。虫体生长繁殖水温为13~19℃,春季、秋季为流行季节。当鱼体虚弱,水质恶劣时,夏季、冬季冰下也会发生斜管虫病。

1.4.3 症状 可刺激皮肤和鳃部分泌大量黏液,损伤组织,引发呼吸困难。鱼种、鱼苗极易感染,如果水温及其他条件合适,病原大量繁殖,可使病鱼3~4 d内大批死亡。

1.4.4 防治方法 彻底清塘,严格水源消毒工作,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1.5 中华鳋、鱼鲺病和锚头鳋病

1.5.1 病因 中华鳋、鱼鲺、锚头鳋。

1.5.2 症状及危害 鱼鲺、锚头鳋主要寄生于鳜鱼体表。锚头鳋头部插入鱼体肌肉、鳞下,使其周围组织发炎,继而坏死,病鱼体态消瘦,逐渐失去游泳及捕食能力。中华鳋主要寄生于鳜鱼鳃部,破坏鳃组织,使其呼吸困难,焦躁不安,可见病鱼在水表面打转。

1.5.3 防治方法 ①全池每3×667~4×667 m2泼洒0.4%伊维菌素溶液100 mL;②每立方米水体可用20%精制敌百虫粉0.2~0.4 g水溶液全池泼洒。

1.6 小瓜虫病(白点病)

1.6.1 病因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所引起。

1.6.2 流行情况 小瓜虫是广泛流行的淡水鱼类寄生虫,对宿主无明显的选择性,主要危害鱼苗、鱼种。小瓜虫繁殖适宜的水温为15~25℃,主要流行于春、秋季节;当养殖密度过高、水质条件恶劣、鱼体消瘦时,在盛夏及冬季也时有发生,4~5 d后即可引起大批死亡。

1.6.3 症状 虫体寄生于鳜鱼的表皮和鳃组织中,吞食组织碎片、组织液和血液,通过不断转动,引起细胞增生和黏液大量分泌,形成一个个小白点。病鱼游动缓慢,呼吸困难,体表伤口极易继发感染,造成鱼体死亡。

1.6.4 防治方法 每667 m2水面(水深1 m)用干辣椒粉210 g、较干的生姜100 g混合加水煎成25 kg药水后全池泼洒,煮时先将生姜煮开,再加辣椒粉,每日1次。

2 细菌性疾病

2.1 烂鳃病

2.1.1 病因 由柱状噬纤维菌感染所致。

2.1.2 流行情况 流行高峰期为4—10月,夏季最为严重。水温15℃以上开始发病,20℃以上开始流行。当水温在15~35℃范围内时,水温越高,致死时间越短。感染是由于鱼体和病原的直接接触。因此,在鳃部受损时,特别容易感染;在放养密度合理、水质条件良好且鳃丝完好的情况下不易感染。

2.1.3 症状 病鱼鳃丝腐烂,常见白色或土黄色黏液。病鱼鳃盖内表皮充血,严重时病鱼鳃盖中间部分的表皮常常被腐蚀成近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孔。鳃丝末端常附着污泥和杂物碎屑,鳃丝软骨外露,鳃充血发炎。

2.1.4 防治方法 ①清塘彻底,应用充分发酵后的有机肥作鱼池施肥;②用3~4 g/m3大黄浸液连续泼洒2天;③定期泼洒10~15 g/m3生石灰液;④发病时,可全池泼洒二氧化氯0.2~0.4 mg/kg。

2.2 败血症

2.2.1 病因 嗜水气单胞菌。

2.2.2 流行情况 该病在9~36℃时均有发生,流行时间为3—11月,高峰期5—9月。尤以水温持续在28℃以上、高温季节后水温仍保持在25℃以上时发病最为严重。该病的传播媒介是水和淤泥,主要经过损伤的皮肤和鳃侵入鱼体。鱼种、成鱼都会感染发病,水质较差和防病措施不严更容易发生。

2.2.3 症状 感染早期,病鱼出现鳃盖、鳍基、鱼体两侧等部位轻度充血,肠道内有少量食物。典型症状包括病鱼体表严重出血、体内出血;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带有腹水;鳃、肝、肾的颜色较淡,肝、肾肿大;胆囊肿大,肠壁充血等症状。病情严重时,鱼不吃食,呈静止不动或阵发性窜游状态,最后衰竭死亡。

2.2.4 防治方法 ①用25~30 mg/L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每15 d 1次以调节水质;②三氯异氰脲酸粉0.2~0.3 mg/L经水溶解、稀释后全池泼洒;③用1~2 g/m3大黄浸液连续泼洒2 d。

2.3 肠炎病

2.3.1 病因 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2.3.2 流行情况 从鱼种至成鱼都可发生此病。流行水温为18℃,25~30℃为流行高峰。当条件恶化、鱼体抵抗力下降时,该菌在肠内大量繁殖,导致疾病爆发。

2.3.3 症状 早期剖开肠管,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红、肿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后期腹部膨大,腹壁上有红斑,肝脏常有红色斑点状瘀血,肛门常红肿外突,有黄色黏液或血脓从肛门处流出。

2.3.4 防治方法 ①清塘消毒彻底,保持良好水质;②用20~30 mg/L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池水;③发病季节,每隔15d,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池水。

3 真菌性疾病

3.1 水霉病

3.1.1 病因 由霉菌感染所致。

3.1.2 流行情况 主要危害鱼卵和早期鱼苗,是影响孵化率的主要病害。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早春、晚冬水温较低时(13~18℃)最为流行。

3.1.3 症状患病 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原迅速生长,菌丝一端深入鱼体组织内,造成发炎、坏死;另一端裸露在体表大量生长,逐渐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棉絮状物。病鱼焦躁不安,在池塘乱游、摩擦,加剧体表损伤。最终导致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衰弱而死。

3.1.4 防治方法 ①避免鱼体受伤;②清塘时,去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并严格消毒;③800 mg/L的食盐与小苏打合计(1∶1)全池泼洒。

4 病毒性疾病

4.1“白鳃白肝病”

4.1.1 病因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引起。

4.1.2 流行情况 在水温24~35℃时开始流行,最适温度为27~30℃,20℃以下,鱼体不会发病,呈隐性的感染状态;在气温升高、气候突变和水环境恶化时,该病最易大规模流行。

4.1.3 症状 病鳜嘴张大,呼吸加快加深,失去平衡,不能消化吞食;脾脏肿大、糜烂和出血,呈紫黑色;肾脏肿大、充血和溃烂,呈暗红色,鳃和肝发白。

4.1.4 防治方法 ①保持水质良好,增强鱼体抵抗力,采取措施控制早期病情发展;②定期泼洒含氯制剂(二氧化氯、溴氯海因等)或聚维酮碘水溶液等来预防此病;③发病后可用巨威碘、双氧氯全池泼洒,隔天1次,连续泼洒2~3 d。

4.2“睡觉鱼”

4.2.1 病因 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

4.2.2 症状患病 鳜鱼身体变黑、行为不协调,呈螺旋状游泳,或急促游泳等典型的神经症状。或静止时,弯着身子躺在水面上像睡着了一样,一旦用手触碰病鱼,会立即游动等现象。

4.2.3 防治方法 ①苗种选择时,应选择不携带神经性坏死病毒的鱼苗;②放苗前,应对池塘、进水以及器具等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③发现有“睡觉鱼”现象,可用大黄等抗病毒中草药和含碘制剂进行全池泼洒消毒;④发现病鱼时,应及时捞出,若有死亡及时深埋处理。

4.3 病毒性“烂身”病

4.3.1 病因 蛙虹彩病毒引起。

4.3.2 流行情况感染5~10 cm的鱼苗。

4.3.3 症状 鳃盖、背部、腹部和尾部等部位出现红点,严重时出现一个个圆形的溃疡,该病病程较长,呈持续性死亡。

4.3.4 预防方法 ①干塘清除池底淤泥,使淤泥厚度不超过30 cm;②对购买的种苗要进行检测,避免携带病毒;③苗种下塘前接种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疫苗,提高苗种抗病能力;④鱼苗和饲料鱼下塘前进行用2%~3%的食用消毒10~15 min;⑤加强生物安保管理,及时对发病鱼塘进行隔离封闭,防止传染其他鱼塘,并对死鱼进行及时填埋和无害化处理。

鳜鱼养殖阶段,最大的致病危害是各种寄生虫,尤其多的是鳜鱼车轮寄生虫病和鳜鱼斜管虫病,一旦发现就要及时处理。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规模性的意外死亡,但同时需要特别留意的是杀虫剂和药物的剂量选择。

此外,疾病的爆发必然存在一个自然过程。细菌和寄生虫等疾病的频繁爆发往往是由养殖环境中水质的迅速恶化导致的。因此,在进行鳜鱼养殖的过程中,严格防控细菌和寄生虫,并及时保护和调节环境中的水质,对于疾病的预防十分重要。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头条@渔人刘文俊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头条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吉永水产品养殖股份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