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地址:庆市川区道(原双竹镇)
13983250545

信:ycsh638

QQ:469764481
邮箱:ycsh6318@163.com

中国花鲈:大鱼爱“穿花衣”

发表时间:2022/09/25 18:54:31  来源:新华日报  浏览次数:9624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身长可达半米

中国花鲈体两侧的背缘常有黑色斑点,斑点形似梅花斑点,好像穿了一件花衣裳,故得俗名花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这样描述中国花鲈:“此鱼白质黑章,故名。”这个斑点会随着它们的年龄增长逐渐淡化模糊。它们还有一个更常听的俗名——鲈鱼。

中国花鲈个体较大,全长可达半米,重量可达20千克。它们身体背侧呈青灰色,两侧及背部是银白色,两侧各有一条几乎与背部边缘平行的测线,测线一直从头部延伸至尾鳍。

在海边繁衍后代

中国花鲈的产卵期是9月中旬至11月,产卵地点位于河口相邻海区的近岸。孵出的幼鱼在海区越冬,翌年春天幼鱼成群进入河口、内湾及近岸;成年后,它们生活在近岸浅海区域,性情凶猛,在咸淡水、淡水均可生活。它们分布于中国沿海和各大河口,比较常见于江苏沿海地区,也会进入长江口附近区域。

早期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再长大些后以小虾、小鱼等为食,成年后食谱结构主要是鱼,其次是虾。

秋风且食鲈鱼美

常见于江南水乡的中国花鲈倍受古代文人墨客关注。“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秋风且食鲈鱼美,洛下诸生未可招”“秋风一箸鲈鱼绘,张翰摇头唤不回”……

西晋文学家张翰,出生于吴郡吴县,今位于江苏苏州吴淞江畔,因不愿被卷入政权内乱,以想念家乡鲜美的茭白、莼菜和鲈鱼为由,辞官归故乡,并著《思吴江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莼(chún)鲈之思”的典故,以谓思乡之情。

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江上渔者》中以寥寥数语“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表现渔夫捕捞中国花鲈时的艰辛。

温馨提示,中国花鲈肉质较好,但禁止违规捕捞食用野生中国花鲈,人工养殖技术已较成熟,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食用。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电脑网址: http://www.yc6318.cn 地址:重庆市永川区卫星湖街道  手机网址:http://m.yc6318.cn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重庆市永川区水花鱼养殖专业合作社,重庆市永川区丰祥渔业有限公司

本站微信:ycsh638,QQ:469764481,邮箱:ycsh6318@163.com

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所载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ICP备案/许可证号渝ICP备2020014487号-1

渝公网安备50011802010496号

诚信共建联盟